生产力不是几个要素的简单相加,只有将几个要素按一定的结构组织、运行起来,可能的生产力才真正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如何才能使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呢?这个“第一推动力”便来自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时可能生产力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中介,也是科技力量与生产的中介。
“需求是发明之母!”任何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产品是人的需求的外化。设计,便是将人的需求转化为产品的第一个步骤。有了设计的成果,出现了未来产品的预想雏形,生产力的各要素便有了聚合力,的一组合、运转起来。在事先设计预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技术难题,工程技术力量便有目的地去攻关,机器设备便有目的地实现更新,劳动力便有目的地实现最佳组合,整个生产力各要素便综合成一个动态结构。
我们今天可以弄清楚的是:设计过程的三个问题
第一,人们到底需要什么?
第二,设计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来实现人们的需要?
第三,怎么做出来?
而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是最难的,那就是如何确立社会的需求。只要这个需求是合理的,不管技术上有何难关,人们最终总会将产品制造出来。
案例:1982年,德国设计师柯拉尼给日本佳能公司提供了一个多曲面且造型怪异的照相机预想效果图,当人们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奇怪一部可实现时,佳能公司没有否定,而是改造生产流水线,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和装配线的大调整,终于推出了造型优美、操作简便、结构合理,具有一系列新功能的“佳能T90”相机,开辟出以带相机的新生面。这便是设计带动生产的典型例子。
工业设计的使命,便在于不断根据社会新的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维持生产力动态系统的稳定。人的需求是不断上升的,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以后,又萌发出高层次的需求;党“生存需求”满足以后,就会萌发出“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人类需求发展的无止境,促使产品开发的无止境和生产发展的无限性。设计便是这个良性循环的“起跑点”和“接力站”。
人们把设计称为打动生产的“龙头”,产品开发的“根本”,都是从设计是生产力积极运行的启动力这个角度来讲的。
用设计来带动生产,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英国工业大臣曾这样说道:“整个生产过程必须服从设计师的旨意,生产原则、生产方式、甚至工厂设备布局都必须服从设计师的指挥”,这些说法抓住了生产发展的根本,指出了工业设计与生产力运行之间关系的实质。
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还在路上!
![]()
联系我们 | 0577-88338625 15988876712先临左岸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